10月24日是第十五个国际淡水豚日,也是第六个长江江豚保护日。我市多部门联合行动,开展江豚科考、联合巡护、水环境监测、航运观测、公众净滩……送给长江江豚一大堆扬州“礼物”。
当天,由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扬州环境科学学会生物多样性专业委员会、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公布考察结果,送给江豚第一份“礼物”。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于10月22日至24日展开,累计考察航程218.48km,其间累计目击长江江豚6群次,25头次,群遇见率为0.055群/km,头次遇见率为0.2289头/km。
考察队还公布了本次调查几大发现并提出建议。首先,本次调查为长江扬州段首次专项多船调查。调查中,在三江营江段发现超过10头的大群,反映出该江段总体水质状况良好,非常适合长江江豚的栖息;其次,又观测到了母子豚,并且小江豚体型较小,很有可能是刚出生不久,结合前几年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监测数据,说明该江段的江豚种群数量在持续稳定增长;第三,综合历次长江扬州段江豚调查结果分析,三江营水域是长江扬州段长江江豚核心的分布区域之一,建议加大对该区域的观测和保护力度。
“在江豚保护日,收到这么多好消息,这些‘顶流’们该有多开心。”联合考察队员、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的吴超打趣道。
“2019年10月24日,首届‘长江江豚保护日’在扬州启动,并发布了《保护长江江豚、守护生命长江——扬州宣言》。”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瑞金说。
当天,市生态环境局、市江豚保护协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豚保护协会等也给江豚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礼物”:
——市江豚保护协会长江扬州段江豚栖息地监测队、长江大保护绿篱笆先锋队扬州分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豚保护协会等社团志愿者组成的江豚巡护队,对江豚栖息地进行联合巡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对江豚造成威胁的因素。
——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采集江豚栖息地的水样,开展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系统分析,更加全面地掌握长江扬州段长江江豚的热点分布区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豚保护协会的志愿者,有的对三江营水域的航运流量、船舶类型、航行速度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评估航运活动对江豚的影响;有的手持垃圾袋和夹子,沿着三江营湿地公园的江岸线捡拾垃圾和废弃物,净化江豚栖息地的环境。
“通过参观三江营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扬州市十年禁渔宣传教育基地,我更加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生物旗舰物种,又长得这么可爱,我们一定要用更多的行动守护好它,让‘长江的微笑’永远绽放在长江母亲河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陆咏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