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是劳模,更是闻名行业的大工匠;他们不仅在本单位科技创新,无私奉献,更走出去,帮助其他单位去攻克各种难题,解决各种问题……5月9日是“扬州工匠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劳模工匠,倾听他们“助企行”背后的故事。
田明:紧急驰援1800公里,跨省助企攻克世界难题
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的田明,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也是江苏省十大工匠、中国石化技能大师。谈起“助企行”背后的故事,他给记者讲述了他紧急驰援1800公里,跨省助企攻克世界难题的故事。
茂名石化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是全球第二套、国内首套投用的装置。但在装置检修中却发现,反应器内油渣沉积,底部结焦堵塞。公司也曾多次组织专家前来“会诊”,并邀请国内多家知名专业除焦队伍进场施工,皆因安全风险较大而未能实施,历时3个多月几乎毫无进展。
清焦解堵,不仅是行业难题,也是世界级的难题。2024年2月19日,全国劳模、中国石化技能大师田明受邀跨省参加该难题的技术研讨会,经现场察看,他提出了将连续油管专项技术用于结焦解堵的思路。
田明
此后,田明和对方攻关人员联合完成了10个方面、15大项、226小项的施工方案设计,同时创新加工设备专项配套工(用)具达20种类。不仅如此,田明还和10名参与人员,带着4台满载设备、配套设施和施工用具的车辆,跋涉1800公里,到达茂名石化炼油分部,经过数日奋战,成功钻通了3座炼塔结焦层,啃下了难啃的“硬骨头”,攻克了世界级难题。
张龙:用“芯”点亮精彩人生
张龙是扬州国宇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23年当选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模范,并成为扬州经开区劳模工匠助企队成员。他努力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芯片研发难题,用辛勤汗水,点亮精彩人生。
张龙
扬州国宇电子是半导体分立器件功率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企业,而作为扬州国宇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张龙,扎根半导体芯片制造一线20余年。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专注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创新成果涵盖技术研发、工艺、设备优化等领域。同时还参与1项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先后参与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扬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等10多项省市级重大资金项目研究课题。
不仅如此,在“助企行”活动中,张龙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紧盯前沿科技,聚焦功率半导体芯片低能、环保、高效的要求,带领团队攻克功率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突破高电压、满电流测试技术,开发出功率薄膜电阻以及高可靠功率芯片PI钝化工艺技术。其研发出的超薄晶圆减薄等技术,推动实现车规级功率芯片产业化,不仅助力功率芯片完全自主国产化,公司芯片制造生产效率也提升30%以上……通过一系列努力,他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技术突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
殷远东:劳模工匠团队助力智能微电网建设
“国网扬州市江都区供电公司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聚焦微电网建设。以劳模工匠殷远东为核心的劳模工匠团队,深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孪生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智能微电网平台,汇聚厂区内‘光储充’和生产可调资源,灵活调整储能站以及各生产线的运行策略,常态参与电网调节,已累计消纳新能源超1000万千瓦时,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5次,节约用能成本超180万元……”中远海运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殷远东
据了解,殷远东牵头的劳模工匠团队以“企网共赢”为目标,依托江都区船舶制造业优势,选择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为试点,历经“要素赋能”“配微互动”“企网协同”三个阶段,致力打造微电网典型示范。助力2艘全球最大的纯电动集装箱船建成交付,服务企业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依托智能微电网平台,实现凌晨填谷、午间光储协同、晚间错峰用电。联合企业打造数字孪生智慧能源平台,实现各生产车间、主要用能设备水电气等能效指标的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