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快车 > 社会资讯
+

《嫦娥奔月》引发专家热议 木偶剧让观众成为孩子

2017/7/18    作者:网摘    来源:网摘    阅读:223

  《嫦娥奔月》引发专家热议_木偶剧让观众成为孩子

  《嫦娥奔月》演出张卓君陈祺纬摄

  中国江苏网7月18日讯 昨日,本报刊发《首部进入国家大剧院的扬州剧目》,报道了由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主演的新编大型木偶剧《嫦娥奔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两场演出,场场爆满。昨日下午,近20位全国艺术界专家进行座谈,畅谈对于《嫦娥奔月》的观感。

  点赞

  让所有观众成为孩子

  完美体现出木偶剧的优美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木偶剧《嫦娥奔月》对神话的改编值得点赞,剧中的价值取向更是积极向上,歌颂了后羿的勇敢、嫦娥的善良。

  《中国文化报》副主编赵忱说,自己和扬州木偶久别重逢,去看戏的时候比较埋怨,因为天气过于炎热,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都很拥挤。但是,到了大剧院看了演出,舞台上的一切都很吸引人,觉得很亲切,内心很喜欢。1个多小时之后,演出结束了,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剧目的起承转合令人信服,扬州木偶没有丢掉传统,也从未放弃过前进的脚步。

  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秦华生说,木偶剧是对戏剧的重新诠释,想象瑰丽,在上古神话中,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两个时代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木偶剧中,两个神话传说完美融合在一起,充满了童真童趣,让小朋友们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具有普世价值的传播性。

  《文艺报》社原副主编钟艺兵感叹说,看了这部木偶戏非常惊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都很感人。这些故事改编成木偶戏,选材是正确的。现在很多剧目根据外国剧去模仿,不像是做给中国人看的。而这部剧从剧情到细节,都是做给中国人欣赏的,这一点特别让人感动。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廖奔说,观看这部剧,有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坐在一群孩子身边,看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儿童戏。主要的兴奋点来自于别致的呈现形式,扬州杖头木偶发展出人偶同台,吸收了皮影和其他表现形式,让观众们感到非常激动。全世界的木偶艺术源于中国,扬州杖头木偶是重要的流派。一直想看扬州杖头木偶,这次送来的戏非常及时。演出非常成功,这台剧目的结构很清晰,一步步带领着孩子的情绪往前走,孩子们都能看懂,能够跟着剧情走。杖头木偶的表演很精彩,托举以及水袖的技巧,在舞台上达到了极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王馗感慨说,一个剧团连续60年不断创作精品,这是很难得的,传承了中国木偶戏的精神。这部剧出乎意料,木偶剧竟然表演到如此精美的状态,打破了传统的格局,看到了木偶艺术的伟大。

  建议

  木偶操纵应有更多绝活

  嫦娥奔月的戏份需加强

  当然,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状态。在座谈会上,专家们也对这部剧目提出了一些建议。

  赵忱说,剧中的道白和演唱还可以更“仙气”一点,符合这出戏的“创世”色彩。包澄洁也表示,《嫦娥奔月》的音乐和道白不在一个频率上,唱词虽然很好,却显得粗糙,全剧的音乐略显松散凌乱,木偶剧还需要找到更合适的音乐外衣,通过更好、更准确的音乐来衬托木偶剧的发展。

  秦华生则提醒,从艺术的高原向高峰攀登还有一段路要走,嫦娥投火之前,应该做足和后羿、村民的互动,这段戏还有补充的空间。嫦娥和后羿相互的思念应该有着时空的差别,一高一低,一远一近,增加故事剧情的煽情。

  钟艺兵则说,木偶的操纵上要有令人惊叹的绝活,辅助木偶剧的手段很多很精彩,毕竟是辅助,木偶本体艺术的呈现应该更加突出。廖奔则认为,关于剧本有一点不足的地方,后羿和嫦娥的故事要捏合在一起,但是后羿故事的戏份多了一点,抢了一些嫦娥的戏份。欧阳逸冰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嫦娥奔月》的“奔月”在故事中显现得并不明显。

 “家电生活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网站属于信息分享网站,不涉及任何投资理财项目。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QQ:1294259416告之,将第一时间给予删除。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6 苏ICP备14014126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